君马黄二首 其一

:

幽并重骑射,征马正盘桓。风去嘶声远,冰坚度足寒。

出关聊变色,上坂屡停鞍。即今随御史,非复在楼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正见

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字见赜。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 93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其二

: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少年郎?顺着河流乘坐白篷之船。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若要问我的心情如何,你看那月亮已向云中落下了。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15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gě)
素舸:不加雕饰的大船。素,白也,这宜指白帆、白篷之船。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若为:若何,如何。就:从,自。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15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这一首诗乃是女子的应答。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可爱哟,谁家的小伙子?在江中驾驶着那白帆船。这两句与上首对应的两句只是变换了三个字,其余都是相同的。民间对歌多是如此,对歌的人往往接过挑歌的人的歌词稍作变换就脱口而出,显得机敏而风趣。这里以“郎”称呼对方,已露爱悦。在古代女子看来,男子肤色白、饰物白就是美,在诗中常见有称美“白面郎”、“白帽郎”、“白马儿”的语句。这里的“素舸”也是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她看到可爱的少年乘坐素舸,又听到他以热烈的情歌相赠,可以相见心中必是欣喜非常的。

  “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这是说:要问我的心情怎么样,你看那月亮已向云中落下了。这是一句隐语。上首男子以月比女子,这里女子应当也是以月比自已,向云中落下,意谓并非遥远不可得,已是来到你面前了。还有一种理解,认为月堕天黑,正好幽会。这也可以说得过去。不管如何理解,这都是情许的表示。听话听音,素舸郎听到女子这深情的歌唱,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99-70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与朱元思书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参考资料:

1、 张圣洁 朱五书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点通 :贵州教育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161-1642、 唐孝麟.中国古代散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09-110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69-1704、 《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字的拼音根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整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自:从。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皆:全,都。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急湍: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激:冲击,拍打。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蝉则千转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鸢飞戾天: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见:看见。日:太阳,阳光。

参考资料:

1、 张圣洁 朱五书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点通 :贵州教育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161-1642、 唐孝麟.中国古代散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09-110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69-1704、 《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字的拼音根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整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个字。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

  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珍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

  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概。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参考资料:

1、 何永华·《与朱元思书》评赏·中山大学·2004年2、 现代教学, Modern Teaching, 2006年Z2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观朝雨

: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北风吹来了飞洒的雨点,一股萧杀之气从江面上迎面扑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风雨自远而近,台观都已淋在大雨之中。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雨渐渐转小,好似雾气弥漫,散漫的飘在空中仿佛尘埃。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清晨起来整衣而坐等待上朝,但宫门还没有开。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暂时避免耳目的烦扰,悠然自得地像是离开现实世界。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隐居时想要出仕一展抱负,临到做官时又怕仕途艰险。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出处进退不能两全其美,出仕或归隐,徘徊不定。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结果归隐的思想战胜出仕的念头,还是到山里去耕地吧。

(shuò)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朔风:北风。萧条:冷落。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百常观:本是汉代的台观名,这里代指眼前的一般的观。九成台:古台名,这里也是借指一般的台。

空濛(méng)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空濛:雾气迷漫的样子。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平明:清晨。振衣:抖衣,穿衣时抖掉尘垢。重门:指宫门。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信:实在。悠哉:欣然自得的样子。

(jí)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sāi)
戢翼:即敛翼不飞,比喻隐居。骧首:马首上举,比喻出仕。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动息:即出处进退,做官和归隐。遂:如意。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战胜:指隐居的思想战胜出仕的念头。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北风裹挟着朝雨,从江面上飘飘洒洒,呼啸而来。江上朝雨的景色,宽阔,空濛,而又略带萧索冷落之意,澹然展现在诗人的眼前。朔风可感,但无形无影,诗人却别具匠心,通过可观之雨将它形象地描写出来。细细体会“飞雨”,既可想见朝雨飞动之状,又能感受到朔风阴助朝雨之势。

  百常观,本是汉代的台观之名;九成台,也是古代台名,这里都借指一般的台观。这些亭台楼阁,巍然屹立在曙色朝雨之中,一一映入诗人的眼帘。

  “既”、“复”标识时间的先后承接,但决不是写风雨的断而复续,而是在景观迭现之中,暗写出诗人视野的变换和转移。诗人的视角,仿佛摄像机的长镜头,缓缓地扫描过淋漓在风雨之中的煌煌台观,印入诗人心灵的胶片。所以,风雨的飘洒和集结,在诗人心目中便产生了断而复续的“既”、“复”的感觉,从而在客观绘景之中,隐隐流露出主观观照的心迹。

  淅淅沥沥的小雨,经过风的挥舞,洒落成了烟雾氤氲、轻埃迷漫。直到此时,诗人才交待了“观朝雨”的时间和地点:“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清晨,深宫重门犹未开启,诗人早已振衣而坐、欣赏晨景了。阴霾雨天,雾气沉沉,本应令人沮丧,心情不振,但他却从江上飞雨之中,从这片刻宁静的观赏之际,领略到了非凡的乐趣,久久沉湎于其间,心驰神往,留连不舍。在大自然的神奇诱惑之下,诗人心旌摇动,神思沸腾。喧嚣的尘扰,纷冗的庶务,暂时都已远他而去,使他直感到一种耳目清新的愉悦,并从这种耳目的清新,进一步体会到了精神的宁静和恬适。“耳目暂无扰”,多么难得的纯净之境、空灵之时啊!所以,此时此刻,他的心思终于摆脱了现实时空的束缚,跨越到无限渺远的自由之境,一下子飞到了远世往古,飞到了向往已久的理想之境了:“怀古信悠哉!”清晨朝雨之中,悠然缅怀亘古圣贤,心情该是非常畅快的。

  这种发自心灵的对于自然山水的雅爱,同诗人深层意识中积淀的抚剑跨马、建功立业的正统思想发生了冲撞——如果像大鹏那样敛翼不飞,隐居山水之间,“平生仰令图”(《和王著作八公山》)便无从实现,所以,他仍热切地期望能像骏马一样,骧首奋鬣,千里长鸣;但如果全身心地投入仕途,致力于建功立业,又可能像黄河中的游鱼去跳龙门一样,一旦跳不过去,便有曝鳃枯身之祸。仕途险厄,人生多艰。

  诗人深感不可能既从容官场,又优游山林,“动”——出仕与“息”——退隐二者不可得兼,仿佛步行到人生的岔道口上,徘徊良久,举步不定。“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战胜者”用的是《淮南子》的典故:子夏“出见富贵之乐而欲之,入见先王之道又说(悦)之,两者心战故臞(瘦),先王之道胜故肥。”“北山莱”语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莱就是草。诗人表示,将抱着归隐林泉的信念到北山去刈草垦荒,耕地种田了。

  一阵晨雨,给诗人带来了清新悦目的感受,但同时,又搅乱了他的心绪。出仕意识与归隐意识在诗人的思想上,始终无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动息无兼遂”,总不可能尽如人意。为了心理的平衡、为了心性的自由,他的诗中,流露出走向归隐的试图。然而,这仅仅是诗人这一次“观朝雨”以后的一种暂时的精神解脱,实际上他并没能就此远身官场,去翦北山之莱。诗人的悲剧也正在这里。他始终没有解决“动”(出仕)与“息”(归隐)的矛盾,总是在“歧路多徘徊”。他始终肩载着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艰难地跋涉着人生的路。

  若按写景抒情的一般程式,全诗似乎应以“平明振衣坐”领起,才能顺理成章。但那样势必使全诗结构显得平淡无奇,而且由景入情的转折也将显得生硬、突兀。诗人的高超之处正体现在这里。他以“观”为全诗之眼,前六句直接写“观”时客观之景,后八句写“观”后主观之情,“平明振衣坐”二句置于枢纽关键之处,使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样,令人读来既觉层峦叠蟑,一波三折,又感到接转巧妙妥贴,气脉流畅,饶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58-85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别诗二首·其二

: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云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孤烟从新丰升起,迁飞的大雁离开了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了兰花。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可是采下的兰花芳桂时的情怀又怎样传达呢。

孤烟起新丰,候雁(yàn)出云中。
云中:古郡名。原為战国赵地,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汉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yuán)水东。
沅水: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经中国贵州省、湖南省。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子夜四时歌·自从别欢后

: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自从欢会别后,终日叹息,整日相思。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我的心就像春天蓬勃生长的黄檗树,越来越苦。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bò)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黄檗:落叶乔木,树皮入药,味道很苦。春天到来,黄檗树蓬勃生长,它的苦心也随着逐日长大。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黄檗树的苦心比喻思念爱人的苦心,以黄檗树心随日长大,比喻自己的苦心与日俱增,比喻形象贴切,表现出民歌的特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